书架
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章 被赏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次日,五月初三。

朱应奎抵达登州城,就连省里也派了人过来调查,相距千里初一日飞骑千里急递,两天一夜的时间,省里派来的人昼夜兼程,总算是来了。

来的是按察使司副使贾应春,朱应奎名义上的上司。

几乎同时抵达,一同提审奸细,将近下午时又一同前往失火的官仓。

官仓现场,赵期昌就住在附近的一座小院里,带着城中动员起来的军户子弟清理废墟。

失火官仓几乎被烧成白地,没烧干净的也被赵期昌打扫干净,就连铁钉之类的东西他都没放过。相对来说,大明朝还是不缺铁的。

在洪武十八年、二十八年因为官库里的铁太多了,两次下令裁减官营铁厂规模,又允许民间自由冶炼,铁产量十五税一,而宋朝民间冶铁是五税一。

永乐时期因为战争需要一个月就能造一万五千杆火铳,全天下名声较大的冶炼厂二百多处。光嘉靖中期,民间私营的铁产量大约就在九百多万斤左右。

听着也就四五万吨的铁产量,供应全国是不是不够?要知道,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到中期经过一代人努力,还不到两万吨产量。

实际上光这四五万吨的铁产量,已经竞争显得激烈了。对于民间来说,铁制品又不是什么消耗品,一代人也不见得能用掉一口菜刀,一口铁锅,铁锅纵是坏了也能修修补补。

富裕的铁产量,又促进了钢的成规模冶炼,此时最有名的冶钢地点在于江南,叫做苏钢。手工锻打、几吨重的铁锚泡在海水里几百年,后世挖出来防海水侵蚀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各项指标如含碳量与后世工业钢材没什么差距。

这还不算,两广地区又有特产的合金钢,这是领先世界数百年的东西,有一门技术叫做中空合金铸炮,欧洲那边工业革命后才达到这门技术要求。

而此时市场上不缺铁制品能说是供大于求,但赵期昌所需的铁锭依旧算是一种紧缺物资。

因为各处冶炼厂很少出手铁锭,人家都是开矿、冶炼、打造一条龙产业将上中下游利润一口吃掉。购买铁制品再融了打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成本太高。官府手里才有大宗铁锭,而民间都是以铁制品而存在。

这也是赵期昌敢融刀造犁原因所在,这个时代不缺铁,他可以走官方路子弄到低成本的铁锭,再不济也可以自己用新锅换旧锅的凑集铁料。

烧毁的废墟处,贾应春懒得去深究,不论是意外还是故意,下面人敢做必然有周全的准备,查是短时间查不出什么的。在现在的形势下,追捕山东境内的奸细,才是头等大事。纵是赵期昌等人白天纵火烧官仓,也没人愿意去追究。

因为失火第一责任人是钱知府,人家都快致仕的人了,按着官场规矩是不会有人现在发难的,犯不着急着赶走一个即将要走的人。

前日战斗的小院外,朱应奎与贾应春一同到来,稍稍驻步看着院中。

院中几名军户少年排着队,脚下放着半背篓搜集来的铁钉,固定木结构的‘U’型大铁钉或者其他一些烧毁的铁制品。

一辆牛车就停在院中,两名军士抬着木杠吊起背篓,大秤上称重,赵普益坐在一旁提笔记录,念着:“二十八斤过一些,扣除背篓,算二十四斤。”

一旁一名军士数出铜钱递给满头大汗咧嘴笑的少年,另一名军士上前提起背篓走到牛车上,叮叮哐哐将零碎废铁倒入车中,抖了抖背篓后,抛给那少年。

两人背后八尺宽胡同里,不断有来往的军户男丁或健妇,背着背篓装着灰烬往南门大街那里的牛车运输,满满一背篓灰烬也是一文钱。

这些灰烬赵期昌昨日下午就拉了一趟,今天大概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