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9章 不适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当日傍晚,一连两封回信送抵赵期昌手。

一封是朱应奎的,赵期昌提议反对收复河套战事,朱应奎没有正面答复,只是送来厚厚的一封信,举了很多京中上下俱知的朝中大佬旧事给赵期昌看,让赵期昌明白夏言这个人有多强势。为了增强说服力,朱应奎以严嵩为衬托参照物,明明白白告诉赵期昌,现在的夏言惹不得,谁都不敢惹。

而赵期昌第二封信又告诉朱应奎鞑虏密探一事,反倒让朱应奎怀疑赵期昌的用意,但也支持赵期昌行动。让他按期动手,下月初三日等他回来再聊。还警告赵期昌,必须拿到可靠的证据,否则别怪他大公无私革掉赵期昌守备官职。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应奎信中关于夏言的描述,这类信息对赵期昌而言才是最宝贵的。随着他叙升正三品,可以得到省一级未经阉割的邸报后,他的眼界也顺利提到了国事一级,终于享受到了信息海洋拥抱的乐趣,有了看新闻的乐趣,不再是一个瞎子。

而是一个时政变更的旁观者,以及下注者。而不是从前那样抬头两眼黑漆漆,只能低头看着脚下一亩三分地。这种回到信息时代的享受,让他终于算是渐渐融到了这个时代。但种种不适应,也显露出来,比如急进。

严嵩论资历比夏言要高,今年六十七岁,二十五岁中弘治十八年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可谓是前程大好。不过后来因为一场大病,严嵩休假十年出头,也避开了威名正盛的刘瑾势头。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

这个堪称三朝元老的人,从当初前程远大人人巴结的翰林院编修,因为一场大病造成的离职、躲避风头等等原因,硬是耽搁二十多年,一直待在翰林院清养。年青的翰林是个宝,年老的翰林是根草。丢失最大的年纪优势后,严嵩这个人似乎已经被朝野淡忘,成为众多默默无名的老翰林之一,或许将成为定局。

夏言比严嵩这个江西老乡小两岁,三十五岁中正德十二年进士,担任行人司行人,相当于内阁秘书,其后一步飞跃成为六科中兵科给事中,可谓是手握兵部命根子。有纠察兵部的大权,他若反对兵部的部文就别想顺利发表。

六科给事中,虽然品级很低可脾气上来后,论职权能掐住尚书的脖子,就连内阁成员都能弹劾,可谓是杀伤力十足。

在嘉靖初期那场大礼议风暴中,夏言站队正确,在严嵩还在坐冷板凳的时候,这位在短短十年时间内,由从七品兵科给事中升到了正四品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成了严嵩的顶头上司。

又因为夏言眉目清朗,胡须也长得好看,口齿宏亮,不说家乡话一口地道的京师官话。每次到经筵讲论,常常被嘉靖瞩目,还赐予夏言“学博才优”银章,做为私人密奏的印记。

其后又在嘉靖十五年正式入阁,成为内阁大佬,首辅李时因为夏言的强势、才能、以及皇帝的欣赏,基本上政令都出自夏言之手。

不久后,严嵩那一届也就是弘治十八年的状元,苏州昆山人顾鼎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