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留守大营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里出了名的穷所,能挤出十顶军帐就很了不起了。
而左所在卫里摊派的是班军番上,有足够的军帐储备,可太远了。
朱应奎去迎接戚继光部,赵期昌等大小军官在夜风中打哆嗦跟上。
戚继光的人逐渐出现在视线内,雪地照映下戚部上下没有火把,人人背上搭着三束草,三束草累积在一起有三尺多高。
“快!上去搭手!”
张茂站在朱应奎背后,转身挥手催促,临时营地里的军士涌出。
“末将来迟了。”
戚继光将三束草放下,满头大汗对着朱应奎拱手,脸红彤彤满是汗珠子散着白气,嘴唇因脱水而发白。
“何迟之有?”
朱应奎拉着戚继光手臂,另一手拍着戚继光小臂边走身子侧着:“是本官考虑不周,才有了如此疏漏,苦了儿郎。”
两人渐行渐行,低声聊着入了帷幕。
赵期昌肩扛两束草来到火堆旁,张茂左右比划对着一堆军官讲解:“都赶紧吩咐下去,将火堆周边的积雪清理干净,在风口以木枝、竹子、披风做墙挡风,要做成月牙状。再把草铺上,如此才能过夜。”
说着还做手势,尽可能讲解明白。雪夜里野外最可怕的不是雪、寒冷,而是寒风。
只怪工具都没带来,没有军帐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工具也能有种种办法挡风、御寒。现在能有草束,就解决了最大的隔温问题,起码人人都能躺在地上避风。
张茂在边塞时,还见过边军夜不收在塞外野地过夜,那里夜里的风更大。夜不收携带的毯子、被子虽厚,可也抵挡不住。夜里更不敢生火,这帮人就挖地窝子,让马睡在一侧,以此避风御寒。
营地已经选在尽可能避风又能兼顾封锁神猪岭的地方,可还是冷的要命。
这是山里,除了山洞就没有真正避风的地方,风都是顺着山势刮,会转向如水一样。
很快,中左所于家又将搜集来的被子,以及铁锅、粮食运来。
帷幕外,一名水寨旗官握着铜号吹响,赵期昌离开火堆拍拍手,对身边常信平、庆童道:“等陈家寨的人到了后,都安排到一起过夜。我看这军帐,够玄。”
常信平抱着竹筒抬头:“老爷的意思是左所不给面子?”
“就是给面子,大半夜的也运不来。”
大半夜挨家挨户动员丁壮本就是一件麻烦事,还要借牛借车,怎么可能是短时间能做下的事情?最关键的是朱应奎没有给左所的头头脑脑许下明确好处,这帮人拿不定主意,自然不会拼命张罗。
低着头,赵期昌钻入帷幕,顿时就感觉暖和了。
寒风吹不到身上,围成的布墙迎风处被风吹着鼓胀,另外两侧风刮过猎猎颤着。
帷幕正中生着大火,火光照映人人似乎都是红的。
按着排序,赵期昌坐在右手第二的马扎上,不多时几名军士送来装满茶水的新鲜竹筒,赵期昌抱在怀里暖手。
坐在主位的朱应奎依然觉得冷,他隶籍锦衣卫,小的时候生活在四川,少年时在温暖的南京长大。平日生活也不遭罪,身体自然受不得阴寒。
拢了拢皮裘大氅一角,朱应奎双脚伸出烤着火,左右环视见主要人员都在,长呼一口气:“人都到齐了,倭寇也被堵在神猪岭绝境。眼前,本官就说两句。先说此番查倭,可以说是即将完事,就差那临门一脚。”
“这是好事,登州卫捕倭军在山里幸苦半月,此番也算是修成正果。其中,右军的赵百户功不可没,得讯后迎敌而上,堪称骁勇;又早早通报全军,能算是心怀大局,智勇双全。”
说着,朱应奎微微侧首,伸手书吏抱着四样东西上前,十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里出了名的穷所,能挤出十顶军帐就很了不起了。
而左所在卫里摊派的是班军番上,有足够的军帐储备,可太远了。
朱应奎去迎接戚继光部,赵期昌等大小军官在夜风中打哆嗦跟上。
戚继光的人逐渐出现在视线内,雪地照映下戚部上下没有火把,人人背上搭着三束草,三束草累积在一起有三尺多高。
“快!上去搭手!”
张茂站在朱应奎背后,转身挥手催促,临时营地里的军士涌出。
“末将来迟了。”
戚继光将三束草放下,满头大汗对着朱应奎拱手,脸红彤彤满是汗珠子散着白气,嘴唇因脱水而发白。
“何迟之有?”
朱应奎拉着戚继光手臂,另一手拍着戚继光小臂边走身子侧着:“是本官考虑不周,才有了如此疏漏,苦了儿郎。”
两人渐行渐行,低声聊着入了帷幕。
赵期昌肩扛两束草来到火堆旁,张茂左右比划对着一堆军官讲解:“都赶紧吩咐下去,将火堆周边的积雪清理干净,在风口以木枝、竹子、披风做墙挡风,要做成月牙状。再把草铺上,如此才能过夜。”
说着还做手势,尽可能讲解明白。雪夜里野外最可怕的不是雪、寒冷,而是寒风。
只怪工具都没带来,没有军帐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工具也能有种种办法挡风、御寒。现在能有草束,就解决了最大的隔温问题,起码人人都能躺在地上避风。
张茂在边塞时,还见过边军夜不收在塞外野地过夜,那里夜里的风更大。夜不收携带的毯子、被子虽厚,可也抵挡不住。夜里更不敢生火,这帮人就挖地窝子,让马睡在一侧,以此避风御寒。
营地已经选在尽可能避风又能兼顾封锁神猪岭的地方,可还是冷的要命。
这是山里,除了山洞就没有真正避风的地方,风都是顺着山势刮,会转向如水一样。
很快,中左所于家又将搜集来的被子,以及铁锅、粮食运来。
帷幕外,一名水寨旗官握着铜号吹响,赵期昌离开火堆拍拍手,对身边常信平、庆童道:“等陈家寨的人到了后,都安排到一起过夜。我看这军帐,够玄。”
常信平抱着竹筒抬头:“老爷的意思是左所不给面子?”
“就是给面子,大半夜的也运不来。”
大半夜挨家挨户动员丁壮本就是一件麻烦事,还要借牛借车,怎么可能是短时间能做下的事情?最关键的是朱应奎没有给左所的头头脑脑许下明确好处,这帮人拿不定主意,自然不会拼命张罗。
低着头,赵期昌钻入帷幕,顿时就感觉暖和了。
寒风吹不到身上,围成的布墙迎风处被风吹着鼓胀,另外两侧风刮过猎猎颤着。
帷幕正中生着大火,火光照映人人似乎都是红的。
按着排序,赵期昌坐在右手第二的马扎上,不多时几名军士送来装满茶水的新鲜竹筒,赵期昌抱在怀里暖手。
坐在主位的朱应奎依然觉得冷,他隶籍锦衣卫,小的时候生活在四川,少年时在温暖的南京长大。平日生活也不遭罪,身体自然受不得阴寒。
拢了拢皮裘大氅一角,朱应奎双脚伸出烤着火,左右环视见主要人员都在,长呼一口气:“人都到齐了,倭寇也被堵在神猪岭绝境。眼前,本官就说两句。先说此番查倭,可以说是即将完事,就差那临门一脚。”
“这是好事,登州卫捕倭军在山里幸苦半月,此番也算是修成正果。其中,右军的赵百户功不可没,得讯后迎敌而上,堪称骁勇;又早早通报全军,能算是心怀大局,智勇双全。”
说着,朱应奎微微侧首,伸手书吏抱着四样东西上前,十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