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于家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入秋后,卫所进入忙碌期。登州卫除去各处戍堡守军、墩军、捕倭军外,还有两千班军。班军分作春戍班军一千二百余人,秋戍班军近八百人。
七月中旬秋戍班军就已经启程入京参与京操、戍守,而八月则是山东都司府进行武乡试的时间,下一次武科乡试则在三年后。而八月,也是都司府巡视各卫的时间。
对卫所来说都司府的人好应付,毕竟里面掌印坐堂的,跑腿的都是自己人。真正难应付的是与都司府一起来核查的山东巡抚衙门,这伙人可不管你卫里有没有苦衷,只看兵备如何。
所以戚继光很忙,在那帮大爷来登州卫前,一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跑,督促下面人将场面做好。
百忙之中,他也被气着了。
他挺看好李虎臣父子的,可李赞这混小子去抢亲还被人打伤认出有了铁证。这下热闹了,险些在城里发生火并。
而张家、赵家小的一辈更是耍勇斗狠,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强攻李家。更过分的是赵期昌,竟然为了泄恨将于家大郎的脸划破。
毫无疑问,戚继光也理解赵期昌的愤怒。这事儿搁到他头上,他也会狠狠报复。
可于家不一样,虽然也是千户,可山东无二于不是白说的,山东于家不论多远,干的什么差事,都联宗了,号称同宗同祖,自然也同气连枝,同进同退。
赵期昌前脚把于家大郎破相,后脚于家老三于学忠、老五于学礼就跑到戚继光那里讨说法。
谁让,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与于家的小娘订了亲?
登州东南角,中左千户所,这里要凑够三百人给上面人稽查点名,戚继光督促这里编写花名册,凑人列队。只要站队站的像那么回事,那帮老爷来点个花名册,基本上就完事了。
一大早千户所内的校场,几乎所有千户所、百户所内都有一块校场。说是校场,不如说是庙会时的场地,或者晾晒打谷子的场地。
校场里,中左千户上下军官拿着花名册对着军籍堪合,又拿着军籍堪合与前来点卯的军户进行验身,堪合中有军士体貌特征的记述,必须保证过来充数的人能对得上花名册,即保证这些人是正身。
上头抓的最严两个方面是军士的‘精壮’,非‘老弱病残疾’;其次就是正身,这是政治审查,一是防止军户作弊雇人来冒充,第二是保证军士的忠诚、可靠性。
第三才是数额,保证数量齐全,包括人数以及武库里的武备。
实际上卫所能不能过关,除了看自身外,还要看运气。因为大明的进士有两种,一种是民户进士,一种是军户进士,两拨进士数量相当。
若是军户出身进士或军户出身举人的官员来稽查,自然就是自己人,酒桌上吃喝一顿就完事了。军户出身的文官,自然知道卫里的情况,场面能应付过去,也就过去了。
大明文官与武官之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矛盾,反倒关系非常的好。当然,指的就是军户出身的文官。基本上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这是一股潜在的,非常大又零散的力量。
而军户出身的进士,相对于民户出身的进士能走的更高,因为军户是可靠的标签。
校场外,戚继光坐在磨盘上,一杆钩镰枪钉在脚下,摇着头:“这事儿与我戚家关联不大,若是二郎与你于家成婚,戚家搅合进来合情合理。现在还没过门,我戚家搅合进来,卫里各处怎么看我戚家?”
戚继光不愿意现在搅进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入秋后,卫所进入忙碌期。登州卫除去各处戍堡守军、墩军、捕倭军外,还有两千班军。班军分作春戍班军一千二百余人,秋戍班军近八百人。
七月中旬秋戍班军就已经启程入京参与京操、戍守,而八月则是山东都司府进行武乡试的时间,下一次武科乡试则在三年后。而八月,也是都司府巡视各卫的时间。
对卫所来说都司府的人好应付,毕竟里面掌印坐堂的,跑腿的都是自己人。真正难应付的是与都司府一起来核查的山东巡抚衙门,这伙人可不管你卫里有没有苦衷,只看兵备如何。
所以戚继光很忙,在那帮大爷来登州卫前,一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跑,督促下面人将场面做好。
百忙之中,他也被气着了。
他挺看好李虎臣父子的,可李赞这混小子去抢亲还被人打伤认出有了铁证。这下热闹了,险些在城里发生火并。
而张家、赵家小的一辈更是耍勇斗狠,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强攻李家。更过分的是赵期昌,竟然为了泄恨将于家大郎的脸划破。
毫无疑问,戚继光也理解赵期昌的愤怒。这事儿搁到他头上,他也会狠狠报复。
可于家不一样,虽然也是千户,可山东无二于不是白说的,山东于家不论多远,干的什么差事,都联宗了,号称同宗同祖,自然也同气连枝,同进同退。
赵期昌前脚把于家大郎破相,后脚于家老三于学忠、老五于学礼就跑到戚继光那里讨说法。
谁让,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与于家的小娘订了亲?
登州东南角,中左千户所,这里要凑够三百人给上面人稽查点名,戚继光督促这里编写花名册,凑人列队。只要站队站的像那么回事,那帮老爷来点个花名册,基本上就完事了。
一大早千户所内的校场,几乎所有千户所、百户所内都有一块校场。说是校场,不如说是庙会时的场地,或者晾晒打谷子的场地。
校场里,中左千户上下军官拿着花名册对着军籍堪合,又拿着军籍堪合与前来点卯的军户进行验身,堪合中有军士体貌特征的记述,必须保证过来充数的人能对得上花名册,即保证这些人是正身。
上头抓的最严两个方面是军士的‘精壮’,非‘老弱病残疾’;其次就是正身,这是政治审查,一是防止军户作弊雇人来冒充,第二是保证军士的忠诚、可靠性。
第三才是数额,保证数量齐全,包括人数以及武库里的武备。
实际上卫所能不能过关,除了看自身外,还要看运气。因为大明的进士有两种,一种是民户进士,一种是军户进士,两拨进士数量相当。
若是军户出身进士或军户出身举人的官员来稽查,自然就是自己人,酒桌上吃喝一顿就完事了。军户出身的文官,自然知道卫里的情况,场面能应付过去,也就过去了。
大明文官与武官之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矛盾,反倒关系非常的好。当然,指的就是军户出身的文官。基本上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这是一股潜在的,非常大又零散的力量。
而军户出身的进士,相对于民户出身的进士能走的更高,因为军户是可靠的标签。
校场外,戚继光坐在磨盘上,一杆钩镰枪钉在脚下,摇着头:“这事儿与我戚家关联不大,若是二郎与你于家成婚,戚家搅合进来合情合理。现在还没过门,我戚家搅合进来,卫里各处怎么看我戚家?”
戚继光不愿意现在搅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