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颜真卿祭侄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心,现在的禁军将士都是在灵武拥立陛下即位的有功之人,都是忠心不二的。得知他们都在议论此事后,老奴也已向他们解释过了,只是事关重大,故此也不敢不报……”
李亨叹息道:“父皇仁慈,怎么会有那种事呢!”
李辅国又说:“太上皇他老人家是万万不会做那种事的。但在他周围的那些小人就难说了!陛下是天下之主,自然以社稷为重,消乱于未萌,怎么能够遵从“小孝”而误了国家大事呢?再说,老奴觉得兴庆宫与坊市居民相混杂,宫墙低矮,也不方便他老人家的居住。陛下不如把太上皇迎进宫来居住,不仅与原来一样方便,而且还能够杜绝那些小人蛊惑,惟其如此,不仅可以让他老人家享享清福,还方便陛下晨昏请安尽孝,不知圣意如何?”
李亨鼻子里“嗯”了一声,仍是未置可否。
……
到了七月的一天,太上皇李隆基游览西内苑归来,车驾刚到睿武门的时候,便望见御道上有黑压压的一群骑兵阻拦,众人定睛看时,见他们都是殿前英武军的装束,足有五百来人,当前一人身着华贵的內侍监服饰骑在马上,正是李辅国。
太上皇李隆基见到这个架势,也不禁大吃一惊,额头上已经渗出点点冷汗。游览初秋时节的西内苑所获得的大好心情登时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阵莫名的寒意。
车驾还在辚辚向前,但显然御者也已因惊惧而放慢了速度。
“哎!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在车中端坐的李隆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就在这时,车外马蹄嘚嘚,随驾而行的高力士已催马迎上前去。
高力士早看清了李辅国身后的那群英武军已经弓上弦、刀出鞘,显是不怀好意,但此时他已顾不上个人的安危,昂昂护在李隆基的车驾之前,尖声喝道:“李辅国何得无礼!”
此时,太上皇李隆基也叫御者卷起辇帘,望着高力士催马上前的背影,忽觉眼中有些潮湿。
初秋的日暮时已有些冷的微风吹过高力士满是皱纹的面庞,将他鬓上几缕凌乱的银发吹散,他的身材显然也已比当年佝偻了许多,骑在那匹膘肥体壮的马上显得极不协调。当年,这位骠骑大将军可是精于骑射和击鞠的高手,如今,他和李隆基一样,都老了……以至于显得与这片曾经完全属于他们的天地有些格格不入!
而拦在御道中间的李辅国却被面前这位老人身上散发的某种气势所震撼。实际上,今天他并未请得天子李亨明确的旨意,但他也清楚,这种事即便没有旨意,自己做了也绝不会错。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对自己主子深入骨髓的了解。所以,他愿意主动替主子完成这件事,并以这种看似冒险的行动换取更大的利益!
然而,当他的目光与高力士浑浊的双目相对的时候,一种习惯性的自卑便再次无可遏制地占据了他的心头——那是几十年来自己在这位“老前辈”的面前形成的下意识反应,他痛恨自己这一点,但又无可奈何。
此刻,他只得硬着头皮答道:“皇帝以兴庆宫湫隘,迎太上皇迁居大内。”
高力士却没接他的话茬,只将眼一瞪,叱道:“此刻太上皇正在车驾之中,你这大胆的奴才焉敢不跪!”
李辅国没奈何,只得下马跪伏在地,口中称:“老奴不知太上皇驾到,唐突冒犯,望太上皇恕罪!”他口中只提“请太上皇恕罪”,却看都不看高力士一眼,显然也是在用他的方式向对方示威。
高力士回头看了看车上的李隆基,四目相对,他歉然一笑,对着那位自己侍候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是在说“抱歉,老臣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便又对李辅国身后的英武军将士们高声宣道:“太上皇道诸位将士辛苦!”
那五百英武军见长官李辅国已经下马跪拜了,又听高公公说太上皇慰问他们的辛劳,就纷纷将手中的兵器收了,滚鞍下马向着李隆基的车驾跪拜,口中呼道:“太上皇安好!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那一刻,李隆基浑浊的眼中扑簌簌地流下两行热泪,打湿了衣襟,他颤巍巍地伸出一只皮肤干枯,还生着老年斑的手,挥了挥,示意诸人平身。
高力士也从马上下来,缓步走到李辅国面前,说道:“李辅国,既然你是尊皇帝诏旨,就应与我一起引导太上皇的车驾入宫!”
李辅国心中虽然痛恨不已,行为上却不可遏止地服从,忙点头道:“是!是!”此刻,他仿佛又成了当年那个在高力士身边接受训练的小宦官,不敢违拗对方的指令。他心中虽颇不情愿,但也只得老老实实地与高力士一左一右拉着御马的缰绳,引着李隆基的车驾辚辚向太极宫而去。
……
后来,怀恨在心的李辅国终于寻了个罪名将高力士贬谪至偏远的巫州,又勒令陈玄礼致仕,只为李隆基留下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充当太极宫的侍卫。最后,他连太上皇身边的宫人、內侍也都一一撵走,而李隆基的三百多匹御马也大多被这个家伙矫诏取走,只剩了十匹羸弱的老马留在空荡荡的御马监中日夜哀嘶。
而当天子李亨得知这些以后,只象征性的申斥了他几句,便不了了之。
刑部尚书颜真卿义愤填膺,当即率领百官上表问候太上皇的起居,实则是在用这种方式责难天子李亨的“不孝”和李辅国的肆意妄为。
李辅国得知此事后痛恨不已,他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心,现在的禁军将士都是在灵武拥立陛下即位的有功之人,都是忠心不二的。得知他们都在议论此事后,老奴也已向他们解释过了,只是事关重大,故此也不敢不报……”
李亨叹息道:“父皇仁慈,怎么会有那种事呢!”
李辅国又说:“太上皇他老人家是万万不会做那种事的。但在他周围的那些小人就难说了!陛下是天下之主,自然以社稷为重,消乱于未萌,怎么能够遵从“小孝”而误了国家大事呢?再说,老奴觉得兴庆宫与坊市居民相混杂,宫墙低矮,也不方便他老人家的居住。陛下不如把太上皇迎进宫来居住,不仅与原来一样方便,而且还能够杜绝那些小人蛊惑,惟其如此,不仅可以让他老人家享享清福,还方便陛下晨昏请安尽孝,不知圣意如何?”
李亨鼻子里“嗯”了一声,仍是未置可否。
……
到了七月的一天,太上皇李隆基游览西内苑归来,车驾刚到睿武门的时候,便望见御道上有黑压压的一群骑兵阻拦,众人定睛看时,见他们都是殿前英武军的装束,足有五百来人,当前一人身着华贵的內侍监服饰骑在马上,正是李辅国。
太上皇李隆基见到这个架势,也不禁大吃一惊,额头上已经渗出点点冷汗。游览初秋时节的西内苑所获得的大好心情登时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阵莫名的寒意。
车驾还在辚辚向前,但显然御者也已因惊惧而放慢了速度。
“哎!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在车中端坐的李隆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就在这时,车外马蹄嘚嘚,随驾而行的高力士已催马迎上前去。
高力士早看清了李辅国身后的那群英武军已经弓上弦、刀出鞘,显是不怀好意,但此时他已顾不上个人的安危,昂昂护在李隆基的车驾之前,尖声喝道:“李辅国何得无礼!”
此时,太上皇李隆基也叫御者卷起辇帘,望着高力士催马上前的背影,忽觉眼中有些潮湿。
初秋的日暮时已有些冷的微风吹过高力士满是皱纹的面庞,将他鬓上几缕凌乱的银发吹散,他的身材显然也已比当年佝偻了许多,骑在那匹膘肥体壮的马上显得极不协调。当年,这位骠骑大将军可是精于骑射和击鞠的高手,如今,他和李隆基一样,都老了……以至于显得与这片曾经完全属于他们的天地有些格格不入!
而拦在御道中间的李辅国却被面前这位老人身上散发的某种气势所震撼。实际上,今天他并未请得天子李亨明确的旨意,但他也清楚,这种事即便没有旨意,自己做了也绝不会错。这种自信来自于他对自己主子深入骨髓的了解。所以,他愿意主动替主子完成这件事,并以这种看似冒险的行动换取更大的利益!
然而,当他的目光与高力士浑浊的双目相对的时候,一种习惯性的自卑便再次无可遏制地占据了他的心头——那是几十年来自己在这位“老前辈”的面前形成的下意识反应,他痛恨自己这一点,但又无可奈何。
此刻,他只得硬着头皮答道:“皇帝以兴庆宫湫隘,迎太上皇迁居大内。”
高力士却没接他的话茬,只将眼一瞪,叱道:“此刻太上皇正在车驾之中,你这大胆的奴才焉敢不跪!”
李辅国没奈何,只得下马跪伏在地,口中称:“老奴不知太上皇驾到,唐突冒犯,望太上皇恕罪!”他口中只提“请太上皇恕罪”,却看都不看高力士一眼,显然也是在用他的方式向对方示威。
高力士回头看了看车上的李隆基,四目相对,他歉然一笑,对着那位自己侍候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是在说“抱歉,老臣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便又对李辅国身后的英武军将士们高声宣道:“太上皇道诸位将士辛苦!”
那五百英武军见长官李辅国已经下马跪拜了,又听高公公说太上皇慰问他们的辛劳,就纷纷将手中的兵器收了,滚鞍下马向着李隆基的车驾跪拜,口中呼道:“太上皇安好!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那一刻,李隆基浑浊的眼中扑簌簌地流下两行热泪,打湿了衣襟,他颤巍巍地伸出一只皮肤干枯,还生着老年斑的手,挥了挥,示意诸人平身。
高力士也从马上下来,缓步走到李辅国面前,说道:“李辅国,既然你是尊皇帝诏旨,就应与我一起引导太上皇的车驾入宫!”
李辅国心中虽然痛恨不已,行为上却不可遏止地服从,忙点头道:“是!是!”此刻,他仿佛又成了当年那个在高力士身边接受训练的小宦官,不敢违拗对方的指令。他心中虽颇不情愿,但也只得老老实实地与高力士一左一右拉着御马的缰绳,引着李隆基的车驾辚辚向太极宫而去。
……
后来,怀恨在心的李辅国终于寻了个罪名将高力士贬谪至偏远的巫州,又勒令陈玄礼致仕,只为李隆基留下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充当太极宫的侍卫。最后,他连太上皇身边的宫人、內侍也都一一撵走,而李隆基的三百多匹御马也大多被这个家伙矫诏取走,只剩了十匹羸弱的老马留在空荡荡的御马监中日夜哀嘶。
而当天子李亨得知这些以后,只象征性的申斥了他几句,便不了了之。
刑部尚书颜真卿义愤填膺,当即率领百官上表问候太上皇的起居,实则是在用这种方式责难天子李亨的“不孝”和李辅国的肆意妄为。
李辅国得知此事后痛恨不已,他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