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急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熟悉了。
陈经纶是个读书人,有秀才的功名,如今却跑来耕地,这是张天伦钦佩的地方。
张天伦询问陈经纶为何甘愿来此。
这陈经纶沉默了很久,才道:“这是先父的夙愿,先父栽培这红薯半辈子,只希望能将红薯推广开来,只可惜……他竟到死,也没有看到。我是他的儿子,虽是读书为业,可想到先父的遗志,便早就立下宏愿,要世世代代将这秧苗培养下去,只要陈家人还有一口气,还有一个子孙,这红薯就要种植下去,直到发扬光大为止。”
说着,陈经纶便感慨道:“张百户是我们陈家的大恩人啊,若不是他想办法提供便利让我们来此种植,只怕这红薯要永远被埋没了,机不可失,张百户既如此大恩大德,那么学生自当拼命了,不成功,便成仁!”
这是一个好儿子。
张天伦亦是感慨着,于是有时也来此帮忙照料他们种植下去的秧苗。
直到暴雨过后,无数的车马运着一车车的粮食来时,张天伦感觉要疯了。
已经听说粮价暴跌了,居然还买!
再得知,所有的粮食一概赊欠,粮食运来,称了斤两,然后就计算价钱,拿着单据直接去京城里找张静一,张静一直接写欠条……
而这堆积如山的粮……像是没有尽头一般,几乎每日都有各色粮商,运来上百大车。
这运粮的速度,已经大大的超过了谷仓新建的速度。
此时张天伦已经顾不得陈经纶了,他觉得要疯啦,这么多粮堆在这里,眼下天气转晴,还可以暂时先搁在晒谷场,可若是新谷仓再不建好,他就真的得做好上吊的准备了。
张静一对自己父亲的工作进度很满意。
谷仓的修建很快,质量也很好,这说明啥,说明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若是请别人去做,反正不是自家的粮,人家才没这样上心呢。
于是他诗兴大发,想来一句诗纪念一下,却发现腹中空空,于是不禁唏嘘,只怪上一世诗词抄的少啊,如若不然……
不过想到父亲,唯一的念头大抵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了》,而张静一努力地想了很久,也只想到那《背影》里的一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如此过去了近一月,夏日炎炎,酷热难当。
一封书信被送到了户部尚书李起元的手里,李起元历经数日朝,乃是万历十四年的进士。此后一路升迁,仕途倒是颇为顺畅。
只是他年纪老了,最近身子也不好,因此,天启皇帝抚恤他,准他不必清早当值,可稍迟一些。
他照例用过了茶点,然后低头看书信。
看过书信之后,不禁松了口气,这是一个和李家很有渊源的粮商寄来的,上头是关于存粮全部售罄的消息,得银三万二千两,当然……只是赊欠。
这三万二千两,可是近五万石的粮啊,毕竟对方收购的粮价很低。
可对于李起元而言,落袋为安,总比全部砸在手里要强!
此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熟悉了。
陈经纶是个读书人,有秀才的功名,如今却跑来耕地,这是张天伦钦佩的地方。
张天伦询问陈经纶为何甘愿来此。
这陈经纶沉默了很久,才道:“这是先父的夙愿,先父栽培这红薯半辈子,只希望能将红薯推广开来,只可惜……他竟到死,也没有看到。我是他的儿子,虽是读书为业,可想到先父的遗志,便早就立下宏愿,要世世代代将这秧苗培养下去,只要陈家人还有一口气,还有一个子孙,这红薯就要种植下去,直到发扬光大为止。”
说着,陈经纶便感慨道:“张百户是我们陈家的大恩人啊,若不是他想办法提供便利让我们来此种植,只怕这红薯要永远被埋没了,机不可失,张百户既如此大恩大德,那么学生自当拼命了,不成功,便成仁!”
这是一个好儿子。
张天伦亦是感慨着,于是有时也来此帮忙照料他们种植下去的秧苗。
直到暴雨过后,无数的车马运着一车车的粮食来时,张天伦感觉要疯了。
已经听说粮价暴跌了,居然还买!
再得知,所有的粮食一概赊欠,粮食运来,称了斤两,然后就计算价钱,拿着单据直接去京城里找张静一,张静一直接写欠条……
而这堆积如山的粮……像是没有尽头一般,几乎每日都有各色粮商,运来上百大车。
这运粮的速度,已经大大的超过了谷仓新建的速度。
此时张天伦已经顾不得陈经纶了,他觉得要疯啦,这么多粮堆在这里,眼下天气转晴,还可以暂时先搁在晒谷场,可若是新谷仓再不建好,他就真的得做好上吊的准备了。
张静一对自己父亲的工作进度很满意。
谷仓的修建很快,质量也很好,这说明啥,说明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若是请别人去做,反正不是自家的粮,人家才没这样上心呢。
于是他诗兴大发,想来一句诗纪念一下,却发现腹中空空,于是不禁唏嘘,只怪上一世诗词抄的少啊,如若不然……
不过想到父亲,唯一的念头大抵就是朱自清的《背影了》,而张静一努力地想了很久,也只想到那《背影》里的一段: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如此过去了近一月,夏日炎炎,酷热难当。
一封书信被送到了户部尚书李起元的手里,李起元历经数日朝,乃是万历十四年的进士。此后一路升迁,仕途倒是颇为顺畅。
只是他年纪老了,最近身子也不好,因此,天启皇帝抚恤他,准他不必清早当值,可稍迟一些。
他照例用过了茶点,然后低头看书信。
看过书信之后,不禁松了口气,这是一个和李家很有渊源的粮商寄来的,上头是关于存粮全部售罄的消息,得银三万二千两,当然……只是赊欠。
这三万二千两,可是近五万石的粮啊,毕竟对方收购的粮价很低。
可对于李起元而言,落袋为安,总比全部砸在手里要强!
此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