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疏广辞官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疏广与侄子疏受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很风光,宣帝的宠爱,太子的尊敬,这么尊贵的宽松耀,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但是外面的风光却叫疏广很没有安全感,他的苦没人懂啊。
疏广上次将最风光的平恩侯许广汉给得罪了,私下里没少受许家的排挤。如今已是十二岁的太子刘奭也只与许家亲近,对于他这个得罪了祖父的老师的态度可想而之。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宣帝与刘奭这父子俩的关系也让疏广雾里看花。
宣帝对刘奭仿佛特别的挑剔,而刘奭也像是对宣帝有些不满,又有许家在后为其撑腰,每每顶撞宣帝。结果便是每次这对父子都不能好好的谈话。
前些日子京兆治安不好,黄霸来京兆费尽心力的教化百姓,却一点用都没用。
宣帝便说了几句京城的治理还是要像赵广汉当初一样用重典,像黄霸这样的搞法,根本就没有用之类的话。这话就是一时的感叹,大家听着也就听着了。
可是太子刘奭马上就说道:“治理国家最首要的就是要教化百姓,要以德服人,像赵广汉那样的酷吏,为求名,注重刑法,专揭人隐私,搞得人人自危,风气不正,如此过犹不及,不用也罢,杀了也是对的!”
太子刘奭这句其实也不无道理,这思想的来源也是疏广教的。像赵广汉的那种做法,也确实是有后遗症的,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荡然无存。后来接任颖川太守的韩延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改变了赵广汉以往的做法。
关键是这刘奭不能活学活用,太认死理,不能举一反三,一是一,二是二。比如说现在,长安的盗贼都快飞起来了,黄霸教化这一套已经证明不管用了,太子刘奭还是认死理,应该以教化为重。
刘奭认死理就算了,还当众驳了宣帝的面子。
一向好脾气的宣帝,勃然大怒,将太子刘奭狠狠的训斥一顿。自此两父子的关系便越来越疏离,被太子气到的宣帝越来越喜欢刚刚被封为淮阳王刘钦。
学生教不好肯定是老师的问题,问题是太子刘奭真的是教不好了,说不定哪天自己便被太子祸及。
即不讨宣帝喜欢,又不讨太子喜欢,疏广怎么想就怎么不安。
疏广与侄子疏受两人每每为此私下烦恼不已,这一天疏广终于下定决心,对他的侄子疏受说道: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如今我们叔侄为官,位至二千石,可谓是功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疏广与侄子疏受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很风光,宣帝的宠爱,太子的尊敬,这么尊贵的宽松耀,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但是外面的风光却叫疏广很没有安全感,他的苦没人懂啊。
疏广上次将最风光的平恩侯许广汉给得罪了,私下里没少受许家的排挤。如今已是十二岁的太子刘奭也只与许家亲近,对于他这个得罪了祖父的老师的态度可想而之。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宣帝与刘奭这父子俩的关系也让疏广雾里看花。
宣帝对刘奭仿佛特别的挑剔,而刘奭也像是对宣帝有些不满,又有许家在后为其撑腰,每每顶撞宣帝。结果便是每次这对父子都不能好好的谈话。
前些日子京兆治安不好,黄霸来京兆费尽心力的教化百姓,却一点用都没用。
宣帝便说了几句京城的治理还是要像赵广汉当初一样用重典,像黄霸这样的搞法,根本就没有用之类的话。这话就是一时的感叹,大家听着也就听着了。
可是太子刘奭马上就说道:“治理国家最首要的就是要教化百姓,要以德服人,像赵广汉那样的酷吏,为求名,注重刑法,专揭人隐私,搞得人人自危,风气不正,如此过犹不及,不用也罢,杀了也是对的!”
太子刘奭这句其实也不无道理,这思想的来源也是疏广教的。像赵广汉的那种做法,也确实是有后遗症的,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将荡然无存。后来接任颖川太守的韩延寿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改变了赵广汉以往的做法。
关键是这刘奭不能活学活用,太认死理,不能举一反三,一是一,二是二。比如说现在,长安的盗贼都快飞起来了,黄霸教化这一套已经证明不管用了,太子刘奭还是认死理,应该以教化为重。
刘奭认死理就算了,还当众驳了宣帝的面子。
一向好脾气的宣帝,勃然大怒,将太子刘奭狠狠的训斥一顿。自此两父子的关系便越来越疏离,被太子气到的宣帝越来越喜欢刚刚被封为淮阳王刘钦。
学生教不好肯定是老师的问题,问题是太子刘奭真的是教不好了,说不定哪天自己便被太子祸及。
即不讨宣帝喜欢,又不讨太子喜欢,疏广怎么想就怎么不安。
疏广与侄子疏受两人每每为此私下烦恼不已,这一天疏广终于下定决心,对他的侄子疏受说道: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如今我们叔侄为官,位至二千石,可谓是功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